2015列入世界遺產之一, 日本的近代化工業革命的其中一項, 獨特的外型與建築規模, 由於整個島外型像軍艦, 所以成為此世界遺產中最為吸引人的地點.
前往軍艦島是從長崎出發, 目前一共有5家船公司接受登島申請, 不過由於登島碼頭狹小, 船隻只能採用約30人的小船, 一天上下午兩班次. 所以天候不佳, 無事先預約, 就很容易無法出航或是無法登島上陸.
1870年開始在此進行採煤礦, 20年後三菱接手一直經營到1974年, 之後人員全部撤出. 期間經歷了6次島嶼擴建, 島上的人數最高達到5300人之多, 開採的深度也深達1100m.
早期礦業可以說是高收入產業, 相對著島上的生活與建築也有一定的水準, 全長崎家庭電氣化最高的地區, 全日本最早的鋼筋混凝土高層住宅. 同時島上還有學校, 醫院, 郵局, 電梯, 屋頂菜園, 除此之外還有淡水游泳池, 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小城市.
除了登島的行程, 船隻航行過程當中也有不少驚喜的小配角, 像是欣賞滿天的海鷗, 追逐船隻的海豚. 然而特別要注意的一點, 就是當進出港口的過程當中, 大家可要仔細聽導覽的解說, 沿岸的造船廠與船塢中有大型郵輪的製造, 少見的起重吊船, 其他不開放參觀的世界遺產項目 : 懸臂起重機 - 目前仍在使用的日本第一座電動起重機, 第三船塢 - 支撐日本造船業當時東洋最大的船塢, 還有佔勝閣.
一次出航, 滿載而歸. 先人載滿黑鑽石, 遊客載滿歷史景觀.
船隻的費用是繳給船公司, 後面的票是繳給長崎市
搭乘這種約莫可以載30人的小船.
由於軍艦島是由高島管理, 目前高島上還有人居住, 所以登島前會先到高島上的博物館上進行介紹. 這是軍艦島的模型, 可以看到當時採礦的樣子與相關配置.
高島本身也是採礦地點, 並且也有相關的礦業遺跡, 這張圖就是高島礦坑的立體模型, 同時可以對照到軍艦島的採礦方式, 兩者都是向下挖立坑, 在海底面下進行開採
從海上看過去,整座島就像一艘軍艦一樣,也是大家習慣稱它為軍艦島的原因.
島上滿滿的住宅, 就像是把九龍城寨放上去一樣
極盛時期,這裡可是住上5300多人.
現在只剩滿天海鷗
換個角度
大型船隻的碼頭遺跡, 只剩下梁柱
狹小的碼頭, 風浪太大無法登島的原因就是在此
早期的石頭堤岸, 石頭 + 石灰 + 黏土
與採礦機具有關的建築, 機具都拆光, 只留下殘骸
綜合事務所, 裡面有大型浴池
二坑口立井, 當初礦工就是行走在這樓梯上, 準備開始進入不見天日的世界
目前唯一新的建築, 無人燈塔
25m游泳池, 池底的標線還依稀可見
25m游泳池, 池底的標線還依稀可見
大自然的力量, 即使是水泥堤岸也不敵
搬不走的, 就留下來等候損毀
運煤輸送帶支架遺跡, 後面是學校和體育館

